本文授权转载自“南风窗”ID:SouthReviews作者:粗面多少人即使没来过广州也听过“得闲饮茶”这句经典粤语
如果有机会来广州
不在一声声靓仔靓女中迷失自我也很快就会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奶茶、柠檬茶饮店中怀疑人生:广州人的血液,至少有一半是茶吧? 《2021中国柠檬茶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广州柠檬茶专门店数量几乎占到全国总数的三成,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广州的“餐饮名片”。这是在其它城市难以见到的:茶文化绵亘千年依然是潮流,茶消费高居不下还能缔造新趋势。“饮茶”在这里是饮食文化,更是生活方式。但要触及广州最深层最细微的茶产业发展脉络,还是得从寻常巷陌,走进广州荔湾芳村。去看见一片茶叶如何在广州落地生根,又如何盘旋而上,成为当之无愧的“绿色黄金”;去看见中国茶如何以广州为新起点,走向全国全世界。01
起点
今天的芳村交通便利、高楼林立,古朴沉静的岭南风情之上,浮动着热气腾腾的市井气息。但在大半个世纪以前,鱼塘、农田、猪圈、臭水沟,挑担、竹篮、木凳、老杆秤,才是一代茶商所熟悉的芳村印象。即便如此,这群商业触觉敏锐的初代创业者,还是利用最简陋的条件和工具,完成了从茶农、茶商再到企业家的转变,将一饼茶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且这一路走来确实是花开烂漫的。早在南汉时期,芳村就以盛产素馨、茉莉等扬名;及至明清,这里已经是广州最大的花卉集散地,被誉为“岭南第一花乡”。茉莉花
1956年,中央轻工业部于芳村投资兴建广州百花香料厂。由芳村本地供应的生产原料茉莉花、白兰花等香花种植面积,一度从1000多亩扩增至7000多亩,有力地支撑起我国第一家天然香料厂的发展。
当一众目光都投向了香花种植,来自茶乡肇庆的广宁人却另辟蹊径,带着家乡的野山茶,落脚于芳村洞企石,并通过改造农民旧房,开坊制茶。
花与茶的相遇,碰撞出了质优价廉的“茉莉花茶”,不仅一路高走,敲开了北方市场的大门,还远销港澳地区。除了广东潮汕人,来自云南、福建、浙江、湖南、江西等地的茶商也纷纷看到蓬勃的商机,汇聚于此。
茉莉花茶
芳村很快成为茉莉花茶的重要生产地。至80年代初,洞企石路一带和山村葵蓬等地已聚集50多家乡镇企业和个体茶商,其中有二三十家档口经营茉莉花茶。这就是后来“芳村茶叶市场”的雏形——历经二十多年的时间,芳村自发形成了一个初级的简易的茶叶集市,第一代茶商也由此成长起来。只是,茉莉花茶做起来了,随着市场趋于成熟与饱和,单一的经营品类始终有其发展瓶颈,那么新的“蹊径”要向哪里开辟?时值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得风气之先,进一步在经济、文化、生活等各领域迎来全面革新。时代的弄潮儿,来自茶产区的茶商们顺势涌入芳村。第一代茶商中有近一半原来属于茶农,他们也意识到,自己本可以与上游茶厂和下游采购商直接对接,节约中间成本。于是,各地茶商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开始引入并供应乌龙茶、红茶、绿茶、黑茶、白茶等不同种类、品质和价位的茶叶,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曾经以“花”著称的芳村,增加了新的亮点——“茶”。“芳村茶叶市场”市场集群
跨入90年代时,芳村已在多次升级改造中扩宽经营面积,不断建成正规茶叶商铺,聚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达1000多户。而后是一系列专业市场和机构的到位:1995年,南方茶叶总汇,即南方茶叶市场的前身,挂牌成立;1997年,南方茶叶商会成立;1999年,广州茶文化促进会成立,并于次年创办首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2006年,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获商务部批准创办,成为业界焦点……又一个二十年,芳村从最初的洞企石路茶叶交易一条街起步,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商铺最集中、辐射面最广的茶叶集散地。“芳村茶叶市场”一词再展开后,已经是由南方茶叶市场、广东芳村茶业城、启秀茶城、广易茶文化广场等20多家大型茶叶批发市场组成的市场集群。且该片区逐步向西延伸,直至与佛山市南海区相接。“中国茶城看广东,广东茶城看芳村”,名副其实。芳村茶叶市场一景
说来神奇,广州虽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其本身却并不是任何一类茶叶的原产地。但就像所有背井离乡的奋斗者一样,每一片背井离乡的茶叶,最终也能在这里重新扎根,打开事业的新征程。近代,广州曾是中国与世界贸易的唯一接口。当全国大部分港口都相继被禁,广州却长期保持着“一口通商”的绝对优势,以十三行为中心,将中国的茶叶销往世界各地。百舸往来、商贾云集,普通人因此也能够喝上便宜的茶叶。当代,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依托于千年商都的流量优势,广州茶商们又以芳村为大本营,将最前沿的茶产业经济和商品信息输往全国各地,为这座城市本就兴盛的商贸文化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广州是一片茶叶的第二起点。02
风云
广州,也是全国茶叶生产的风向标。芳村茶叶市场是自发形成的,这意味着没有现成的学习对象,每一间茶铺每一位茶商所要追赶的每一场风潮都需要自己摸索。长期努力的结果是,从打工仔到茶老板只需要一步:到芳村。除了茶叶,与茶配套的器具、桌椅、茶工艺品等,开设一间茶庄所需要的一切设计和设备,几乎都可以在芳村茶叶市场内一站式购足。且从包装到物流,从推广到销售,这里都有着愈加细化的产业分工。货如轮转,即是对芳村生态最恰如其分的形容。普洱最好是使用紫砂壶冲泡,紫砂的茶具、茶器
但芳村之所以能在全国茶叶流通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因为在商品流通之余,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也在此高速流转。尤其是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时代,芳村所发挥的集散、协同、展览等多重功能,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接受采访时,广州茶文化促进会现任会长黄波就特别强调,芳村对茶叶创新的贡献:广西横县前来学习茉莉花茶生产技术后,回去大力发展,才有了“中国茉莉花之都”;云南省茶叶公司前来学习茶叶发酵技术,才有了中国第一片普洱熟茶;优秀创业人谭琼在一场调研项目中看到了茶行业的空白市场:年轻人对便捷化喝茶的需求与袋装茶的消费趋势,因此创建“ChaLi茶里”,8年全平台累计销售超9亿包……为了配合芳村不断加快的发展步调,荔湾区政府适时地修缮道路,建立公交总站。今日依然能在838路、91路等公交车上看见的站点“南方茶叶市场”,正是芳村茶叶贸易繁荣、对外交流密切的侧面印证。芳村引领的风潮有很多,但最汹涌也最起伏不定的是“普洱热”。单枞茶
普洱茶天生拿的就是逆袭剧本。鼎盛时期,芳村有茶商3500多户,几乎都做过或正在做与普洱茶相关的生意。但在2005年之前的芳村,随处可见的明星产品只是铁观音、乌龙茶。因为价格低、利润薄,当初许多茶商甚至并不认识普洱茶这号角色。一直到大量港台商人赴大陆经商办厂,带来品鉴、珍藏普洱的习惯。芳村茶商才真正意识到,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天生带有金融属性——不仅保值还极具升值空间。“炒茶”的概念迅速传播开来。但金融是把双刃剑,屡创新高的“天价普洱”,看似前途不可限量,实则破坏了茶叶市场的流通秩序,也伤害了普通消费者对普洱茶行业。泡沫终有破裂的一天。普洱茶墙
在黄波看来,中国茶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信任问题:“消费者很难买到好茶,不是担心特贵、被骗,就是担心买到劣质茶叶,很难找到一杯健康、安全、性价比高,又能喝出韵味的茶。”同样底蕴深厚的酒文化,流转千年,已孵化出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远近驰名的品牌,即使不懂酒的人也知道哪些品牌是中国酒的代名词;茶文化却大业未成,除了茶叶圈里的同好,多数人想起中国茶几乎想不起几家能叫得上名字的品牌。这一微小的切口恰能洞察芳村茶、中国茶的发展困境。芳村是以卖散茶起家的,过去或许是一本万利,现在却是寸步难行。随着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革新,大众对茶业品牌化、规范化的需求已是日渐高涨。与此同时,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的崛起,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带货的走红,也对传统批发市场以及实体店经营不断发起冲击。没有茶叶产地,芳村一直以来所发挥的集散优势和经销功能,正在慢慢弱化。茶叶销售直播间
在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的当下,芳村的定位和价值需要重新衡量。如何找到新的风口,如何培育新的产业生态,如何推动中国茶破圈,如何贴近消费者等等,同样需要重新思考。泡沫之中,新的灯塔需要重建。03
再起
芳村其实是最有希望培育品牌化生态的。虽说随着互联网的开放,高铁的打通,以及福建、云南、贵州、湖南等产地的山路越修越好,茶园经营越来越规范,芳村过去拥有的原料批发价值逐渐丧失,但是茶产业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孵化了一批成熟且有远识的茶商。这些在芳村成长起来的茶商,更懂得消费市场,也更懂得渠道分布。他们褪下单一的经销商身份,远赴云南、福建等产茶大省,在当地设立或收购茶厂,从采茶、制茶到检测,各环节层层把关,立志实现做品牌的梦想。澜沧古茶代表性产品乌金
大益、澜沧古茶、合和昌等品牌的扎根和成长,正可以清晰地展示,以芳村为原点,中国茶叶尤其是普洱茶,如何从传统茶叶生产模式稳步进入现代化品牌发展模式——不仅品类丰富、设计新颖的茶叶和茶叶衍生产品开始步入市场,覆盖多元的消费需求和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兼顾茶韵茶香和食品安全,部分茶企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余,还自为地制定了一套更严苛的企业标准,推动传统中国茶的发展走向年轻化、时尚化、便捷化和规范化。不再受限于简单原始的经营理念,更不再迷恋过去的辉煌,越来越多的芳村茶商、茶企也开始搭乘互联网发展的快车,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如经营电商、短视频、直播卖货等。茶叶作为传统行业,到底能不能在网络上销售、品质如何把关、消费者是否愿意买账等疑问,不断向老一辈茶商发起挑战;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更清楚地意识到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方法去做茶,决定带着父辈的品牌,或是搭建自己的品牌,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而现在,他们都逐渐在业内找到了答案。90后的创业者张梓阳,是广东茶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如今正以视频号“掌柜说”为据点,通过与全国各个优秀的茶品牌互动,走近茶产业一线,向大众普及好茶和茶文化。自2012年5月经营至今,其已累计跟拍近100多位茶商,深刻见证了芳村如何哺育中国茶。“合和昌茶业”茶文化推广部经理邱基萍,在入行的第10个年头,完成了从茶艺师到主播、从茶桌到直播间的转型,通过分享新品特点、茶山环境、拼配技术、企业文化等内容,建立新茶客群体对品牌的认知。“茶滘里”园区的市场开发方朱玥芸,则在芳村葵蓬村,摸索传统茶叶市场转型的新可能。一方面,其正在积极推动直播基地的落地,以期帮助传统茶商向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她正在荔湾区政府的牵线下,联合京东科技,共建京东智能城市荔湾茶产业创新中心。此创新中心将链接全国茶叶产地和销地,打通溯源、检测、保险、销售、仓储、物流各环节,为产业数据可视化、行业交易线上化、产业链服务一体化奠定基础,推动建设垂直行业平台经济样板试点。为迎接茶行业在数字化冲击下的革新与挑战,“东和茶叶”在深耕茶叶流通市场15年后,也从初级的普洱交易平台向茶产业综合服务中心进阶,致力于增强茶叶行业市场各相关领域的数字科技,为品牌、商家、买家解决信息资源不互通、传统营销的局限性、交易标准混乱等问题。东和茶叶回收中心
不论是芳村茶业城直播基地的建成,茶叶全链路营销服务平台的诞生,还是新一代年轻茶业从业者的涌入,无数敢于求新求变的茶商的聚合,如今都在拥抱互联网带来的更多可能性,合力推动茶文化破圈。在南方茶叶商会会长王赐辉看来,除了企业积极“自救”外,茶叶市场也很需要政府层面的引导和支持,这样的“他救”或许更为迫切。目前茶叶市场依然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优化市场规划、产业生态,完善配套设施,建立健全防伪追溯管理系统以及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等。外部环境是决定市场好坏的根本,在政策的支撑下营商环境变好,大家更愿意来消费,企业才能重塑信心,才会愿意留、留得住、留得久。近年来,为了引导芳村茶叶市场升级,荔湾区政府正在积极地重新定位“茶”在产业发展中的影响力,不断探索市场转型的新路径,包括但不限于品牌化引导、数字化拥抱、政策上支持、园区规范化建设等措施。2021年10月18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荔湾区人民政府承办的“2021·广州国际茶产业大会”在荔湾区白天鹅宾馆举行。陈宗懋院士出席并作了主旨演讲,约300个茶商参加了大会。政府的力撑,为芳村茶商和行业发展带去了信心。陈宗懋院士出席2021·广州国际茶产业大会
在荔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现代商贸业转型升级”更是被列为今年的重要工作,即依托荔湾作为千年商都发源地的历史底蕴和良好商贸业基础,推动茶叶、花卉、中药材等专业市场功能提升,实现数字化、展茂化发展和功能性转换。目前,荔湾区政府正在研究《茶产业政策》,希望通过政策性引导,促进芳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塑广州作为全国茶产业流通中心的枢纽地位和影响力。荔湾区政府网上征集公众意见
对于芳村的明天,无数从芳村的昨天走来的人,已生发出不同的想象。有人希冀这里成为“一个喝茶的目的地”,希望消费者能真正走进芳村来,一提到喝茶就知道去哪打卡,同时让这种喝茶的氛围以广州为中心向外辐射。有人则期待一座茶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降生,在这里串联起茶产业的众多链条,为茶艺培训、产品展示、品级认证、周边设计、达人直播、文化体验、商业洽谈等活动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也有人希望以岭南文化为差异化优势,将芳村打造成一个水秀茶香的旅游小镇或世界级主题公园,通过实现餐饮、休闲、娱乐一体化,推动茶旅深度融合。正因为想象无止境,芳村的未来才值得期待。参考资料:
[1]1994年南方农村报,《芳村茶叶市场“结”与“解”》[2]芳村杂志,《芳村三十年风云》[3]南方日报,《茶香里的城市迭代,转型中的南方茶叶市场走向何方?》
[4]界面新闻,《市场经济下的芳村“名片”:芳村茶叶市场四十年巨变》关注它,能让你听到更多真话,
多一分对世界的理解。
【来源 南风窗 作者 粗面】【编辑 骆福珍、邓菲菲】【审核 朱敏红、江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