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等台风来的时候,在高楼上看雨,还能喝一杯年份真实枣香浓郁的老白茶,真的是一件极惬意的事。
房间里最好有一整面的落地窗,通透的,能看到天空也能看到街景的。
有一种天地尽在囊括的广阔感。
整个人都舒展了。
风裹挟着雨滴,扑打在玻璃上,时密,时疏,发出哒哒哒的、无规律的声响。
时刻提醒着你,这是一个,台风来临前的,宁静的午后。
天空仍旧亮堂,并没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那种压抑与沉闷。
近处的天,是明亮的,无云的,而再高一些的天空里,有薄薄的淡灰色的云,慢慢地被风吹着,飘摇成各种形状,在高空里行走。
晚报的直播里说,台风在平潭附近45公里的海面上,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可能会在傍晚登陆。
查了一下云图,台风外围还在福清,刚刚覆盖到江阴港,难怪福州市区如此的“风平浪静”。
泡一杯《荻花秋》,跟李麻花聊两句张学良的高情商,在2021立秋寿眉饼的浓郁枣香里,安静地赏一赏街景,享受一把难得的独处时光。
《2》
有茶友来表示疑惑,荻花秋为何茶梗那么多?
这其实,很正常。
《荻花秋》的原料,是秋茶,是立秋后一周左右的时间采下来的,秋白茶。
那时候是2021年的秋季,那一年,福建的茶园们还没有经历本世纪最强的干旱季。
那一年的秋天,天气尚算风调雨顺,没有明显的旱情,即使半个月不下雨,太姥山上也有足够的雾气,给茶树们补充基础的水分。
是以那一年的“立秋茶”(白茶节气茶中的一员猛将),我们采得比后面两三年略早一星期左右。
在立秋节气与处暑节气之间,采了它。
那时候,属于秋老虎还在肆虐的阶段,属于天气尚且炎热、白天阳光仍旧炙热、植物光合作用比较强劲的阶段。
受了气候条件的影响,这款立秋白茶的茶梗,自然更粗些;叶片,自然更宽阔些;颜色,自然更五彩一些;花青素的含量,自然更高一些。
加之,它被压成了饼茶——压饼过程中的蒸与压,会令茶叶当中的叶绿素少少损失一些,压饼之后,整体会呈现出比散茶阶段更黄一些的总体颜色。
于是拿到手的《荻花秋》2021立秋饼,便自然呈现出偏黄一些的五彩色,以及茶梗略粗壮、略长一些的外观特征来。
乍一看上去,就会令人生出错觉:咦,这茶梗怎么这么多?是不是等级不高?
其实,这只是那一年的秋寿眉的普遍形态罢了。
实属正常。
《3》
要评判一块老白茶饼的形貌,便不得不去了解它的出生年月、当年的气候特征,以及当年的技术水平。
用上述因素综合去考量,才可以对这块穿越时光而来的岁月珍藏,做出相对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比如,在这块荻花秋加工制作完成的第二年,2022年的秋季,全福建的茶园,都受伤害了——那一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都经历了一次漫长的秋季干旱期。
在那个极度干旱的秋季,几乎全福建的茶农们,都在想办法找水灌地,找水浇树.....水,成为那一个秋季,人们生活的重中之重。
自良渚文明起源以来,恐怕生活在南方又南方的人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旱这个词,也会出现在长年深受雨季困扰的他们身上。
受这次旱情的影响,时至今日, 我们去武夷山的三坑两涧里,去牛栏坑里,还能看到满溪的水管铺在那里,既是当年留下来的抗旱纪念,也是对未来未知的旱情的提前筹备。
太姥山身为海上仙山,具有得天独厚的雾气优势,在那一年的旱情里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但那一年的秋茶产量,自然也是受到了影响的。
2022年没有白露茶,这便是最大的遗憾。
是白露茶爱好者的收藏史上,戛然而止的一笔。
而那一年的秋分茶,生得亦是与往年不能相比,梗长,梗细,叶片细窄——水分补充不足,茶树能生出嫩梢来供给采摘便已经不错了,哪还有多余的心思去挑剔它的长相?
失了白露之不幸,从秋分身上得到了弥补,村姑陈已经十分知足。
捧着那盘子秋分,珍而重之,至于外观相貌,便没那么重要了。
得之我幸。
生得长手长脚一些,亦心悦之。
《4》
相较于春寿眉饼而言,秋寿眉饼里面的梗,相对是会多一些、会长一些的。
这是季节的特殊性使然。
春茶季的时候,天气没那样热,也没那样晒。
经历了一冬的冷冻之后,茶园里的土壤还是冷的,深处是冰的,不那么容易暖和过来。
茶山上的气温也一样,在漫长的冬季之后,气温的回升,需要一个较长的回温过程。
受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春季前期,白茶树的生长与发育,是缓慢的。
缓慢的物质积累,伴随着缓慢的气温加深,呈现出来的,是缓慢的春芽吐锐。
然而,一旦春茶季开始,一旦惊蛰之后,春雷萌动,春雨萧萧,春光明媚,天气瞬间就像被鼓点惊醒的小动物们,瞬间醒来,并且精力旺盛地四处乱转。
茶树们大多数在惊蛰之后,就启动了快速生发的程序,芽头大量爆发,继而叶片也大量舒展,最后,茶梗也挑长了出来。
人们于是争分夺秒,抢着采摘,抢在银针长成牡丹王之前采下它,抢着牡丹长成寿眉之前采下它.....
再,抢在寿眉长成粗梗宽叶、被春尾的阳光晒出轻薄的“高原红”之前,采下它。
因为一路赶抢的缘故,春白茶们,普遍茶梗细,短,小,甚至等于无——短到可以忽略不计。
春茶季结束,便到了夏季。
五月潮热,六月闷热,七月流火。
经历了这漫长的三个月的高温以及烈日的洗礼,到了8月7号前后立秋时节,春茶季新发育起来的那些白茶树的嫩梢们,便已经生得更加粗壮、管道通达,可以为终端嫩芽嫩叶们,输送更多的养分。
它们不再是新梢了,已经长成了成年嫩枝。
这时候,把这些成年的嫩枝上,新生发出来的嫩芽嫩叶们,采下来一芽三叶,便是“秋寿眉”。
再过一个多月,等天气更冷一些,等阳光更加不晒一些,专门请人采下来一芽一二叶,便是特别定制的“秋牡丹”。
秋寿眉可以从立秋后一周开始采,直采到寒露节;秋牡丹则只能从秋分开始采,采大约一两周时间,便无芽可采了。
由上述时轴可以看出,秋寿眉的生长期,是长于春寿眉的;秋寿眉的枝条管道,是粗于春寿眉的。
是以,秋寿眉的茶梗,肯定比春寿眉更粗壮、长度更长,维管束也更强壮。
这是气候决定的生长结果,跟品质无关。
如果拿秋寿眉的梗更粗做为依据,认定秋寿眉品质不如春寿眉好,或者认定秋寿眉等级不如春寿眉高,都是不科学的以偏概全。
秋寿眉,会委屈得哭晕在太姥之巅。
《5》
对于秋寿眉而言,茶梗长,其实是一件好事。
比如汤水更稠,更糯,更柔软,更有果冻感.....这些特征,都是长梗给秋寿眉带来的。
尤其是秋寿眉饼,它陈化两三年后,生成的浓郁的诱人的枣香(蒸红枣的香气),大部分都是因了这些粗壮的长梗。
是以,有长梗、有粗梗的秋寿眉,并非低端茶。
只要有一芽三四叶的标准形态做根基,叶与梗的比例是正常的,这样的秋寿眉,就不能归属于品质低下那一类型去。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粗梗,是老寿眉饼枣香的主要生成物,列位看官,切莫小瞧了它去。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